一、2017:中國資本在英國房市的「首秀」
把時間拉回 2017 年,中國資本在英國房產領域的投入,堪稱一場「從核心到潛力區」的掃盤:
2017 年中國資本收購英國房產清單匯總
寫字樓首當其衝。重慶資本直接砸下 11.5 億英鎊,把造型獨特的倫敦「奶酪刨」大廈(The Leadenhall Building)收入麾下;
另一頭,內地保險機構也出手,用 2.6 億英鎊拿下有「鋼鐵怪物」之稱的 Lloyd’s of London 大樓;
除此之外,不少機構還瞄準倫敦金融城核心區,陸續收購多座優質寫字樓,單筆金額從 1.35 億到 11.5 億英鎊不等,實力相當亮眼。
不僅如此,中國資本還悄悄布局了「民生剛需」—— 某集團參與倫敦梅費爾區高品質住宅開發,瞄準高淨值人群;
港資企業也在曼徹斯特計劃建 1 萬套住房,提前卡位二線城市人口流入紅利;
甚至 Peking University 還收購了牛津莊園當海外校區,把教育需求和房產投資綁在了一起。
這種「全品類覆蓋」,早就跳出了「單純買房」的思維,而是瞄準了中英交流背後的衍生需求。
二、中國資本「愛」上英國房產的「底層邏輯」
為什麼中國資本願意持續扎進英國房產?不是跟風,而是算清了「三本帳」:
1、資產夠安穩:全球都認的「保險庫」
英國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,2022 年以 887 億美元規模成為全球最大金融服務出口國,更有 320 個地區採用英格蘭普通法,法律體系透明穩定──對中國投資者來說,這裡的房產就像「全球資產保險庫」,能有效分散單一市場風險。
2、增值有底氣:供需和政策雙兜底
英國房產的增值,從來不是「炒概念」,而是有實打實的供需支撐。
一方面,需求端「嗷嗷待哺」:2024 年倫敦當局預計需 8.8 萬套住宅才能平衡需求,實際開工量僅 1.0184 萬套,住屋缺口持續擴大;
另一方面,供給端「精準升級」:比如 Royal Dock/貝克頓河畔計劃新建 3 萬套住宅、創造 4.15 萬個就業崗位,倫敦河畔規劃 4.4 萬套住宅與 2.9 萬個就業機會,官方主導的更新計劃直接為房產注入增值潛力。
3、需求有支撐:中英人才流通帶火「剛需」
英國內政部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9 月英國收到 7.95 萬份留學簽證申請,同比增 10%;學生家屬簽證達 3000 份,同比漲 30%──即便美國留學政策搖擺,英國 17 所全球 Top100 高校的吸引力仍讓赴英需求逆勢增長。這種熱潮直接帶動倫敦學生公寓、近郊租賃住宅需求,也讓中國家庭更願意透過買房,為子女留學提供穩定住所,同時實現資產保值。
三、2025:全球資本還在搶,投資住宅可趁東風
很多人覺得 2017 年的熱潮是時機促成的,現已是「過去式」──但 lansha 君想用真實的數據告訴大家,這種認知應該被打破了:
先看大趨勢:全球資本重倉,個人別錯過「共識機會」
2025 年上半年,英國房地產直接投資總額達 239 億英鎊,較 2024 年同期增 49%,超 10 年平均水平 10%。更關鍵的是,海外投資者佔比達 43%,其中美國投了 32 億英鎊,挪威、日本也在加碼。
對個人來說,不用糾結「是不是高位」,而是要明白:全球資本都在買的市場,就不會是「冷門坑」;住宅作為風險更低的品類,更是個人入場的優選項。
選房抓重點:跟着「兩個方向」買住宅
優先「規劃潛力區」,避開老城區高價坑:別只盯着倫敦市區的老破小,像 Old Oak/Park Royal 板塊(靠 HS2 高鐵、規劃 2.55 萬套住宅)、奧林匹克遺產板塊(規劃 3.9 萬套住宅),這些官方打造的區域,現在房價還沒漲到頂,未來交通、產業落地後,住宅增值空間比核心區更可觀。
鎖定「剛需細分賽道」:2025 年英國獨棟住宅佔租賃型住宅投資的 60%,醫療地產、學校周邊住宅需求也在漲。對個人來說,買住宅別貪「大」,優先選「小戶型 + 近地鐵/學校/醫院」的房源——比如倫敦近郊的兩居室、曼徹斯特的學區房,既能滿足留學生、上班族的租賃需求,未來想轉手時,接盤人群也多。
英國買房交給最懂英國房市的專業團隊|英國藍莎集團
英國藍莎集團作為一傢成立於2014秊,總部位於倫敦帕丁頓的公司,成立至今的10秊裡,已成為業內齣類拔萃的百人海歸糰隊,提供國際性房地産的一站式服務。從選擇建案、開戶、貸款、律師、租賃管理和二手房出售,皆擁有多年專業代辦經驗,為全球客戶提供24小時即時服務,協助客戶處理繁瑣的置產手續和房屋收驗流程,讓客戶安心入住或置產投資。若想要投資英國房地產,英國藍莎集團更擁有專業的投資團隊,協助您篩選優質建案,完整分析房屋資訊和區域發展,綜合評估選出理想房屋。現在就至英國藍莎集團官網上看精選建案,篩選自己的夢想之家吧!
如有任何英國買房相關疑問也歡迎直接聯絡我們!